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升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尘诲补蝉丑;2023年)》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启动实施四川省中等职业教育名校、名专业、名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叁名工程”),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点建设一批中职名校、名专业和名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职教强省、服务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育人为本。加强党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强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模式,围绕国家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坚持提质培优。质量为先、以点带面,兼顾区域和产业布局,支持一批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一批基础条件优良、改革成效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中职学校和专业率先发展,积累可复制、可借鉴的改革经验和模式,发挥引擎推进作用。
——坚持产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精准对接区域人才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推动学校和行业公司形成命运共同体,提升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绩效导向。以响应改革任务部署为主要目标,突出目标约束,加强过程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确保取得高质量成效。按周期、分阶段推进建设,实行过程监测、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适时通报建设进展,根据建设实效及时调整资金支持力度。
(叁)总体目标
通过叁年时间,在全省遴选100所中职名校、200个中职名专业和100个中职名实训基地(以上叁个项目均含技工学校)进行重点建设,建成一批综合实力强、人才培养质量优、社会认可度高,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和实训基地,带动全省中职学校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改革发展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
强化党组织在职业学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引导广大师生增强&濒诲辩耻辞;四个意识&谤诲辩耻辞;、坚定&濒诲辩耻辞;四个自信&谤诲辩耻辞;、做到&濒诲辩耻辞;两个维护&谤诲辩耻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实施党员名师工程,打造党建品牌,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全面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质量评价、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估等。
(二)落实立德树人
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叁全育人”的新格局。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弘扬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办学特点以及学校优良传统的精神文化体系,形成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发挥实训基地、专业师资、开放课程等实践教育资源优势,面向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体验教育。加快形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育人模式,培育一批“叁全育人”典型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建设一批思政课程教学创新团队,打造一批思政课程示范课堂,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一批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叁)提升专业发展水平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对接新经济、新技术、新职业,实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加大对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等人才急需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教师资源与实训资源,形成人才培养合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专业。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研制发布程序,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推进中职学校与行业公司、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对接,促进校企育人无缝衔接、中高职无缝衔接、学习就业无缝衔接。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招生就业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可推广可输出的专业品牌。
(四)提升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充分利用国家投融资组合支持政策﹐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中职、高职、公司加强合作,打造一批开放共享、具有辐射引领作用,具备教学实习、生产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产物研发等多种功能的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政府、行业公司和学校协同联动,共建开放、共享、集约、高效的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围绕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基地装备水平,打造优质实训环境,建设与现代公司生产服务场景相契合的实训场景,营造与现代公司文化相融合的实训文化,辐射带动区域中职学校提高技能水平。推行面向公司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建设满足实习实训教学需要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和技能教学资源库。推进学生实训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紧密相合,大力开展实训基地社会化培训和公司化生产,全面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五)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科学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跟随产业技术发展动太重新,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公共基础课,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深入实施“叁教”改革,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注重选用吸收促进行业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最新教材,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专业教材,积极与高职院校协同开发中高职衔接课程,推广实施项目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模式,推动&濒诲辩耻辞;课堂革命&谤诲辩耻辞;落到实处。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建立政府、行业、公司、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大力提升觉生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学生升入优质高职学校的比例。面向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的专业(技能)课,建成一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形成一批职业教育&濒诲辩耻辞;课堂革命&谤诲辩耻辞;典型案例。
(六)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制定包括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师素质提升计划,探索与行业、大中型公司共建一批&濒诲辩耻辞;双师型&谤诲辩耻辞;教师培训基地、教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落实专业教师赴公司实践锻炼制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教学创新团队。完善职业学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设置一定比例的特聘岗位,畅通行业公司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公司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学校教师双向流动。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专业教师中&濒诲辩耻辞;双师型&谤诲辩耻辞;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比。创新教师评价机制,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以目标管理和目标考核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
(七)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实质推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与行业、公司、工业园区的合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并有效运作。学校与公司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聚焦产业发展共建特色优势专业。打造一批骨干职教集团,推行校企深度合作、共生发展的运行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实体化运作,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深化订单式、订制式人才培养和现代学徒制、公司新型学徒制改革,深入推进1+齿证书制度试点,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及模式,形成一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八)提升学校治理水平
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体系,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扩大专业系(部)管理自主权,设立校级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教材选用委员会﹐指导和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管理队伍。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作用,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和巩固质量年报发布制度,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
(九)提升信息化水平
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做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提升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高速稳定的校园网络,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全过程,大幅提高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建成一批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适应&濒诲辩耻辞;互联网+职业教育&谤诲辩耻辞;需求,推进数字资源、教育数据共建共享,建设一批智慧课堂和虚拟仿真实训项目。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广泛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学习教育教学空间,促进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增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能力。
(十)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服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公司职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开展适合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年培训人次达到在校生规模的2倍以上,形成一批骨干职工培训基地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服务&濒诲辩耻辞;一带一路&谤诲辩耻辞;建设,围绕公司&濒诲辩耻辞;走出去&谤诲辩耻辞;需求,积极与国际高水平职业院校开展项目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选派一大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积极推进一批&濒诲辩耻辞;中文+职业技能&谤诲辩耻辞;项目。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创新&濒诲辩耻辞;互联网+培训&谤诲辩耻辞;模式,为社会成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支持。
叁、组织实施
(一)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负责政策设计、统筹协调、经费管理等工作,形成省级部门横向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互动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动员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对接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以“叁名工程”学校为引领,区域内中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叁名工程”学校要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健全责任机制,扎实推进建设,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 二)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叁名工程”叁年一个支持周期,一次遴选立项、资金分年支持,2021年完成遴选立项,2022年-2024年实施建设并安排专项资金,并根据今后工作安排按“有进有出、优胜劣汰”原则动态调整。对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五个星级,叁星级以下学校由市(州)组织认定,叁星级及以上学校由省级组织认定。依据名校遴选条件、名专业和名实训基地立项数量等情况综合评定﹐分别评选五星中职名校20所左右,四星中职名校30所左右,叁星中职名校50所左右。制定项目实施办法,对项目学校建设情况进行验收,验收未达标准的将视情况予以降星、追回或调减专项资金,直至取消名校星级、名专业、名实训基地称号。制定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一年后进行中期绩效评估,绩效评价结果与次年资金分配挂钩。
(叁)健全支持政策举措。财政厅统筹中央和省级相关资金,对叁星级及以上中职名校建设分别予以支持,重点支持五星、四星中职名校建设。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对“叁名工程”学校在评优评先、教师发展及招生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鼓励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进行项目建设,鼓励行业公司以共建、共培等方式积极参与“叁名工程”建设。
川教函〔2021〕221号
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